第(2/3)页 大夏以往的正税分为住税、过税两项。住税为坐商住卖之税,税率4%,过税为行商通过之税,税率3%,另外商税的涉及商品繁多,水产、五谷、竹木、书、纸、漆无不有税,正税之外,还有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版帐钱等杂税,大大增加了商民负担。 夏皇能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让大夏强盛起来,让户部有了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百姓减税、对商人加税,这样既稳定民心还能捞到钱。 但商税较重,不利于商业的发展,萧锐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夏皇也明白,但有得必有失,权衡之后,必须做出选择。 现在也是萧锐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他开始进行减税,住卖之税降为3%,行商通过之税降为2%,同时,零星物品和农具、书籍免税,竹木柴薪免抽分。同时刑部增加一部分律法,保护商人的自身利益等等。 此举会让商人看到新皇登基后的政策变化,商人都是善于观察思变的群体,他们察觉到了朝廷对经商的重视,便会扩大经商规模。时间一长,商业会形成连锁反应,扩大制造业、手工业等生产,全面带动经济的繁华。 所以看似商税是减少了,但国家的收入并不会减少太多,甚至可以提升。 最起码,商业的繁华会带动大夏第一银行的迅猛发展,这也是朝廷的收入。 说到钱,萧锐想到了自己的内帑。 萧锐做太子时,詹事府内并无多少钱,都被他用掉了,萧锐现在说的内帑是皇帝的内帑,确切的说是陛下退位后,留给萧锐的内帑。 前几日,陛下就要把内帑的权限全部交给萧锐,但当时正好有事忘记了,现在萧锐已经登基,继承了家业,自然也要继承家中的钱财。 那么问题来了,陛下的内帑中到底有多少钱? 这个问题立即勾起了萧锐伤心的回忆。 他巡视州府查抄贪官搜刮的银子,大半进了陛下的口袋。航海贸易的纯利润,一半进了陛下的口袋。处理显赫官员得来的银子,也分给了陛下,再加上其他收入,陛下的内帑吞下了多少银子啊? 而且这个内帑是貔貅,只进不出,战争有户部,推广新作物有萧锐硬抗,没见过陛下花什么大钱啊。 所以萧锐上午处理政事,下午就去夏皇那里了。 夏皇住在后宫的西北角的瑞祥宫,萧锐进入后宫后,发现各宫都很忙碌,都在收拾行囊,打包东西。 萧锐做了皇帝,身为太上皇的夏皇自然不愿意住在宫中,他准备渡海去瀛州行宫生活,后宫的太妃娘娘们自然也要跟随。 来到瑞祥宫,夏皇正在看书。 “儿臣拜见父皇!”萧锐恭敬道。 夏皇放下手,拍了拍身边的座椅,笑道:“坐吧!做皇帝的感觉怎么样?” 萧锐认真想了想,“没啥特别感觉,和以前监国一样!就是感觉肩上担子重了!” “说得好!记住这种感觉,千万别忘了。当你忘了这种担子的重量,反而热衷于权力的掌控和生杀大权在握的权欲时,那就代表要出事了。为父后日便要启程去瀛州了,以后的事,只能靠你自己了。”夏皇由衷道。 萧锐问道:“不是说多住一段日子吗?瀛州晚去也无大碍,那里的行宫才刚刚修葺完毕。” 夏皇摇摇头,说:“不耽搁了,朕想出去走走,去海外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