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人事的考量-《黑科技从钢铁战衣开始》


    第(2/3)页

    20万的年薪在帝都算不了什么,搞IT的年终奖可能都不止这个数字,但是这么说呢,搞科研的还是比较有情怀的,尤其是一脚踏入材料学这个大坑里面,能够在帝都有一份包吃包住,五险一金和车补寒暑补的工作,就已经烧高香了。

    更不要说在薪资待遇里面,年终奖不低于六个月工资这一块,这样一算年收入估计翻个倍都不止。

    再加上工作地点是京城的燕大,不管说到哪儿都倍儿有面子,大家自然是趋之若鹜。不仅仅是中南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学生,就连水木和燕大的学子们也非常向往这一份职业。

    虽然说工作待遇是一方面,但是最吸引他们的还是经费。材料学的突破都是建立在海量的研究经费的基础上的,大牛之所以是大牛,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牛逼,更厉害的在于他们始终能够搞到充足的经费!

    实验室是非常现实的,没有经费你连一个实验都做不了,没有试验就没有成果,没有成果也就没有经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燕大19年的科研经费为90亿RMB,要养活整个燕大的所有科研人员;而燕大能源实验室第一年的经费就达到了5亿美元(试剂和器材都需要进口),只需要养活一个实验室,目前60多个研究员和40名科研助理,扩充后400多名研究员和科研助理…

    科大是最占便宜的,因为王峰80多个原班人马,其中40多个博士是正式研究员,他们都是自己人,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担任小组组长的角色,负责招录自己的组员,这样一来科大学子就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

    刘学林教授的团队虽然只有20多个,但是毫无疑问都是精英级别的,所以他们负责招录的人也不少,所以燕大和水木也是很占便宜的,剩下的能够分给其他学校的名额就少了不少了。

    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王峰虽然知道但是没办法去解决,只能分配好名额,把握好统招和内推的平衡。

    这是他的极限了,因为相比于这种小事情,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分配研究课题!

    确定研究方向只是一方面,接下来把这一个大方面分配成无数个小课题,然后分别交给个个课题组长来负责,接下来再由他们分配给自己的研究员,也就是小组长来进行,这就是科研金字塔的由来。

    “首先我们来讨论无机包覆的方面,使用无机物包裹碳纳米管的好处应该不用我多说了,毕竟我们做的是电池,而不是燃烧棒,能够降低可燃物的比例无疑能够提高安全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