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修复数据-《我在两千年后考古现在》
第(3/3)页
这些耗费资金建设的数据库就改成了容灾数据库,
所谓容灾数据库就是为了应对诸如突然断电,极端天气,地震火灾等等自然灾害所设立的数据库。
跟临时数据库是同步的,不过存储量更大,存储时间也更久,基本十年以上才会清理更新。
而后来在太子湾这里修建的数据库则是短期备份数据库,
说是短期,但是也保持在五十到一百年更新一次,同时数据存储量也是十分庞大的。
最后就是永久数据库了。
所谓永久数据库就是里面的数据是永远保存的,哪怕是你以前朋友圈发的一篇文章,一张照片,
甚至你发布的第一条聊天信息都在里面。
在互联网初期可能数据混乱的年代,有些数据丢失了就真的没了。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完善,特别是大数据的出现,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所以从那以后,每一条互联网上的信息都被记录了下来,存储到永久数据库里面。
而这些数据库无一不是在深山老林或者人迹罕至的地方。
比如硅州的大山里,比如南极大陆上。
现在庄遥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个数据库是不是当年他知道的那个数据库。
如果是,那么他就很轻易的就能得到原本西湖水底数据库里面的资料。
如果不是,那不用说,他还是要走一趟西湖,去大海捞针的找原本的数据库。
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很奇怪。
因为按照位置信息显示和他的推测,这个数据库跟前世的那个很接近,基本处在同一位置。
但是不同的是之前的数据库是通向西湖的,有一条专门的管廊来连接这个数据库和西湖水底数据库的信息传递。
并且为了降温还把西湖的湖水引了过来。
但是他们发现的这个并没有连接西湖的通道,而是跟上面几百年后的一个数据库一样,通向了那个巨大的综合实验室。
这才是庄遥不敢确定的主要原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