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南宋经典-《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但《饮流斋说瓷》中已经提到: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

    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设紫花坐墩是已。

    明清两代瓷墩工艺渐趋成熟,明代还涌现出了少量的珐华作品。

    这是一种元代中后期产生的硬陶器,由琉璃演变而来,但颜色更为丰富。

    纵览古人笔下的生活美学,总离不开瓷器的参与。

    它既可高雅清丽,又可富丽堂皇,既可在显眼处明艳逼人,又可在角落里氤氲暗香......

    既然要仿,就要从最早的仿起,当然最早的是在隋朝发现的,但是那个时期的工艺很差。

    而现在能够知道的瓷墩制作,属于南宋的最为经典。

    南宋的青瓷标本之中,就有官窑瓷“墩”!

    杭市南宋官窑博物馆举办的成果展”,展示了1985年从杭市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发掘出土的5件陶瓷器物构件。

    经过仔细查看,胎釉与以往南宋官窑瓷器的普遍认识大不相同。

    这些瓷器外部均施厚釉,呈青黄色,并带有开片,胎以红褐色为主。

    部分与釉结合处的胎呈黑灰色,是典型的厚胎厚釉。

    结合釉痕流淌的痕迹,可以判断外凸弧形立型构件烧造时的上下垂直关系。

    中间釉经过流淌和堆积,形成三道较粗的凸起弦纹。

    背面则无装饰纹样,因为器物破碎残损较为严重,一时无法辨认出是何种类型的器物构件。

    从形状、大小和尺寸来看,明显和现存已知的南宋官窑长颈套瓶和樽式套炉等镂空器物相异。

    以往也无学者,对此有过系统研究。

    不过从其特征来看,它们极有可能来自同一类型的器物。

    在翻阅大量考古、文献和图像资料后,推测这五件南宋官窑瓷构件可能为仿藤、竹、木等材料复合制作的“墩”的部件。

    施釉后凸显的三道弦纹,是对墩关键加固节点的仿制,可能起到模仿、美化或加固的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