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 人择原理-《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第(2/3)页
但却多次表示,多宇宙“显然是正确的”。
盖尔曼:埃弗雷特的作品多宇宙被很多人描述为不同的世界,他认为每一个不同的历史,分支的历史,都被赋予了某种现实。
霍金:多宇宙显然是对的。我在另一个宇宙里可不是这副模样……
也有不少大科学家旗帜鲜明的反对,比如贝尔、彭罗斯、斯特恩等。
最为典型的反对原因是,为了一个电子,竟然如此兴师动众,引入这么多宇宙?
这也太“杀鸡用牛刀”了吧?
更何况,多出来这么多宇宙,能量守恒在哪里呢?
多出来这么多宇宙,能量守恒往哪里放?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斯坦哈特有句著名的论断:“如果一个理论能提供所有可能的结果,那么任何实验都不能排除这个理论。”
与之类似,著名宇宙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有一个“车库里的喷火龙”的段子:有人跟你说你家车库里有只喷火龙,但是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用各种物理探测方法都无法检测得到,也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它是一个永远无法推翻的命题。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现在科学界公认的一条黄金定律——一个学说只有具备可证伪性才应该被肯定。
难道多宇宙理论注定是一只无法被检测到的“喷火龙”吗?
喂,你家车库有条喷火龙!
当然了,之前也说过,惠勒虽然一直和“多宇宙”保持距离,却在关键的时候跳出来为自己的学生站台了。早在艾弗雷特提交自己的博士论文的时候,惠勒就指出:“分裂”最好换成其他词,但后来由于大家口口相传,惠勒的提醒就此被遗忘了。
谷圤
惠勒明显站在了更高的高度,他说并不是一个宇宙分裂成更多的的宇宙,而是这些子宇宙共同组成了一个“总宙”,可以认为这个总宙比子宇宙处于一个更高维的希尔伯特空间。
比如我们的三维空间由无数平行的二维平面组成,这个总宙就是由无数平行的子宇宙组成,每一个子宇宙是总宙的一个切面,也许用切体、切时空更好。
我们可以用一个波函数来描述整个总宙的状态,这个波函数当然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但这个方程不一定有一个解,比如双缝干涉,就有两个解,每个解投影到一个子宇宙。
按照这样的说法,就不是宇宙在不断“分裂”了,而是总宙在不断进行着演化。
我们可以用阿尔法狗下围棋来理解“总宙”的演化。
首先我们要理解,在阿尔法狗的“芯”里,没有棋盘上美妙的艺术棋型,也没有“野狐之魅”、“烂柯”等美丽的神话传说。
它的“芯”里,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尽自己所能找出棋盘上的最优解。
当它准备落下第一步黑棋时,它似乎有三百六十一个选择,当然我们必须考虑棋盘的对称性,因此它实际上只有五十五个选择,也就是说棋局“分裂”为五十五种可能性。
如果第一步并没有落在任一对称轴上,第二步白棋将有三百六十种走法,也就是说棋局又“分裂”为三百六十种可能性。
以此类推……
懂了没?
棋盘上的所有变化就是阿尔法狗“芯”里的“总宙”,每一盘棋局就是其中的一个子宇宙。
每下一步,棋盘“总宙”就以可能走的变化发生“分裂”或继续“演化”。
棋盘太小,只争目数。
相比之下,我们所在的宇宙则是一个巨大的存在,按照多宇宙理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量子事件,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每分每秒都在进行迅速的“分裂”或者“演化”,子宇宙的数目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巨大数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