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此言一出,正在上蹦下跳的旧党官员们全都愣住了,纷纷看向御史中丞,就像是第一天认识他一样。 而御史中丞则是完全无视了他们的目光。 旧党的官员本来汹汹然地跳起来围攻王文川,却没想到这仗还没开始打,已经被御史中丞给背刺了。 按理说,齐朝的御史中,是有一批尽职尽责、为朝为公、刚正不阿的人。 但御史台此时并不会彻底偏向新党或旧党中的任何一方。 原因很简单,因为御史台的御史们,也分裂成了两派,有的支持新党,有的支持旧党。作为御史台最高官员的御史中丞,不可能彻底倒向其中一方。 左右逢源才是官场的生存之道。 当然,如果御史台发现有官员徇私舞弊或者其他制的弹劾的行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上疏弹劾。但旧党中也不乏为官清正之人,甚至相比新党官员,可能还更干净一些。 所以此时御史中丞的突然倒戈,对着旧党官员开始捅刀子,实在是让旧党官员都无比费解。 什么情况? 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一天晚上过去,就变天了? 按理说,这么大的政治环境变化,总该有一些征兆和端倪吧? 王文川要彻底获得皇帝的支持,要拉拢御史台的人,要获得足够强大的政治力量支持,总该要有一个运作的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 可此时,这些人就像是被夺舍了一样,突然全都站到了王文川的那一边。 这太不合理了!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包括文君实在内的这些见惯了世面的老臣也都懵了。 御史中丞一连念了几十道奏疏,基本上将旧党中的一些主要官员的劣迹给挖了一个遍。 这些劣迹,当然是玩家们之前在模拟试炼中就已经通过武德司挖到的,此时无非是将它们整理起来,反正都是确有其事。 至于新党官员的黑料多不多? 当然也多,但现在玩家们已经全面取代了新党的官员,自然也犯不上自己给自己使绊子。 御史中丞的弹劾加上王文川的任免令,让这些旧党在猝不及防之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文君实在混乱之中还保留着最后的一丝清醒,他转而寄希望于高高在上的皇帝。 按理说,皇帝是不可能支持这样赤裸裸的、公然不遮掩的打压异己的。 因为这是党争啊! 哪个皇帝不害怕党争? 党争的恶果,不仅表现为严重恶化整个朝堂的政治局势,让双方开始对人不对事地互相攻讦,大大降低整个朝廷的治理能力,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党争的结果,必然是权臣出现、皇权被分割,甚至皇帝被架空。 所以,皇帝如果聪明一些,此时就应该深谙均衡之道。 哪怕是要变法,也总该给这些旧党们留一条活路,给他们留下卷土重来的机会。 否则万一某天皇帝反悔了,却发现朝中皆是新党,想用旧党中的人都用不了了,那怎么办? 然而,文君实刚打算开口,就听到皇帝轻描淡写地说了几个字。 “不错,众卿如果没有异议的话,就照此办理吧。 “退朝。” 说完,皇帝拂袖而去,甚至比走过场的态度,还要更加的漫不经心。 文君实傻呆呆地愣在原地,一脸茫然。 他突然觉得,这个世界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他过去几十年的为政经验,也完全无法理解了…… 王文川则是冲着他微微一笑:“文谏议,别乱想,好好写你的书。” …… 工部。 已经附身于工部尚书的崔火旺,要来了此时齐朝军中各种大杀器的图纸,又召集了工部的几名重臣,以及几位顶尖的工匠。 这些工匠诚惶诚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被工部尚书这种大佬召见的一天。 只是没想到,这位工部尚书竟然还相当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官架子。 而让工部的这些官员们无比震惊的地方则在于,这位平日里醉心于朝政的工部尚书,此时竟然饶有兴致地看起了这些图纸,并给出了一些意见。 这些图纸,基本上都是之前玩家在牛渚之战中用到的武器。 有海鳅船,神臂弓,床弩,还有步人甲和火器等等。 而此时的工部尚书,尤其对突火枪特别感兴趣,甚至还亲自提笔,构思了一种新型的突火枪图纸。 按照他的说法,这种新的突火枪叫做燧发枪。 而整个工部的目标,就是用十年的时间,一步一步地把燧发枪给研发出来。 工部的官员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许久之后才说道:“可是,这种新式的突火枪,似乎耗费甚巨,恐怕官家不会拨款……” 崔火旺看了看他们,呵呵一笑:“钱的事情无需在意,管够!” …… 当晚,文君实的府邸中。 几名旧党的重臣齐聚一堂。 而他们的话题,显然只有一个。 就是今日的朝堂突逢巨变,从皇帝到王文川,到御史中丞,再到工部,再到其他的新党官员,竟然全都一副“不装了”的表情,把桌子给掀了。 这让他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迷茫之后,就要思考对策。 这些旧党的重臣中,有不少都是当朝元老,位高权重、势力庞大,又怎么可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放弃。 “文谏议,依你之见,王文川到底是何时布的局?”一名旧党官员,仍旧不解。 文君实微微摇头:“我也不知。” 其他官员不由得纷纷叹息,这种从皇帝到新党就像是被集体夺舍一般的情况,任他们在朝廷中经历过再多的风风雨雨,遇到了只能扼腕叹息,束手无策。 只是文君实的下一句话,却让这些旧党官员眼前一亮,重新燃起希望。 “我虽然对官家与王相的变化原因一无所知,却知道此事该如何解决。” 众官员不由得眼前一亮:“如何?请文谏议明示!” 文君实肃然道:“等!” 众人不解:“等?等到何时?” 文君实脸上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新法,实乃祸国殃民之法。官家不过是一时被蒙蔽,久而久之,官家必然意识到新法的流弊。 “新法之弊,不仅在于王文川的与民争利,更在于违背了‘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原则。 “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归根结底,务在用人推行尔。 “新法即便一时间能聚敛民财,可天下之财有定数,不过是损民以肥公,岂可久乎? “一旦天下有变,流民四起,我等的机会,自然也就到了。” 众官员不由得纷纷恍然。 在后世,很多人都知道文君实说过“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这句话,但他们却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务在人推行尔。 翻译过来就是说,皇帝要跟士大夫共天下,为什么?因为皇帝的每一个政策,实际上都是需要士大夫去为他推行的。 如果所有的士大夫都不去推行,那皇帝的政令,岂不是一纸空文? 到时候,皇帝与百姓之间的联系,也就彻底断了。 一个不受百姓与士大夫支持的皇帝,还算是皇帝吗? 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君实的看法倒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当时的朝堂环境之下,皇帝确实没能力绕开这些官僚、士大夫去统治国家。 毕竟不是每个每个皇帝,都有盛太祖那般堪称劳模一样的精力和从基层到顶层都完全了解的执政经验,更没有他敢于杀尽百官的气魄。 文君实的办法,跟历史上是完全一样的。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拖! 此时王文川受到皇帝的赏识,新法推行已成定局,旧党就算想反对,也很难有什么效果。 既然如此,就该以退为进。 在文君实看来,王文川的新法注定失败,因为“务在人推行”,也就是说,底下的官员不可能去好好地为他推行新法,所以不管规划得再怎么好,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在这一点上,文君实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对于齐朝三冗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做什么都是做不成的,大家就一起开摆,就好了。 既然王文川的新法注定失败,那只要他们这些旧党耐心等待,等新法引得天下大乱、民怨四起的时候再回来,将一切“拨乱反正”,也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众官员纷纷点头:“还是文谏议老谋深算!那我等便好好看看,王文川到底要如何用新法祸国害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