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杨逸哪能想得了那么远啊? 他之所以应对自如,还是导演体验卡起了效果,他现在做过的事,都是辛爽导演以前做过的。 甚至,杨逸还比一开始的辛爽导演做得好。 因为辛爽导演给到他的经验,是已经无数次试错之后积累下来的,杨逸将这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就明白了跟群演们如何沟通,要和他们讲明白那些要点,才能让他们演得更好,减少拍得不好需要返工的次数。 其中就包括史建琴老师说的,要提醒群演不要看镜头的那一点! 演推着送蒸笼点心的手推车的演员是群演,而且是从没演过戏,只是廖春生他们在湛江本地招来渴望演戏的普通人大姐。 如果杨逸不提醒,很显然,对方在从杨逸身边经过,直面着摄影师走过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瞟一眼摄影机。 这是人之常情,普通人不知道不能看摄影机,她们只会因为对这个大家伙感兴趣,就看上几眼,或者是担心自己演得不好,忍不住就看一下摄影机或者导演方向,这就很容易出现穿帮画面。 重拍也很正常,但像这样一个需要大幅度调度的戏,重拍一次就得花很多时间让人回到原位,还需要杨逸再去跟他们讲戏、强调,一遍遍下来,这花费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就很多了! 况且,群演可不像专业演员那样有耐心,前面几遍往往是他们演得最好的,越到后面,他们心情就越急躁,就越演越糟糕,越演越容易出错,直接陷入死循环! 这些都是辛爽导演给杨逸留下的“惨痛”教训。 杨逸很清楚,所以他愿意花上一点时间,耐心地跟所有人讲戏,把他们的思路梳理清楚。 看着工作量庞大,但实际上分配到每一个群演身上,就只有很简单的一两句话要求。 比如从哪往哪走,举杯不举杯,要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大部分还是不需要发声音的。 他们自己只需要记住自己的安排,然后按着流程走,应该就没问题。 杨逸没提前想好一切,他只是仔细研究了辛爽导演的经验,也一帧一帧地拉片,把全部人的走位动作都印在了脑袋里而已。 “各位老师,刚才小杨讲的,大家都清楚了吗?还有疑惑的,可以现在说,我再跟您讲一遍。” 杨逸的态度很诚恳,没有因为自己是导演,就趾高气扬地喝五吆三。 即便是群演的演员们,他们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清楚了!” 本来还只是第一次演戏的“服务员”大姐笑了,脸上紧张的表情都被轻松愉快给取代了。 “那我们来一遍,好吧?争取一遍过!” 杨逸鼓着掌,让他们各就各位,准备开拍。 一遍过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么长的镜头,复杂的人员调度,难免会出现瑕疵。 杨逸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马上去找出现问题的群演沟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