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科举详解-《路仁传》
第(2/3)页
但无论是选择当官还是继续考试,都会由朝廷派人在次年的一月中旬开始陆续护送到都城,还能得到一笔盘缠作为路费。
乡试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各地举人就要在南都的礼部贡院中进行会试,由礼部和国子监共同督办监察。
会试只录取二百人,二月底放榜,叫甲科。上榜者赐予贡士身份,榜首称作会元。
贡士可以称得上是全国非常有智慧才干的一批人了,所以朝廷会任命他们不错的职位,或留任南都,或赴任地方机要。
甲科上榜者在一个月后,即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场所设在皇宫内的人武殿,限时六个时辰。
所考内容仅有一道策问,要求考生根据问题,结合经典注解,自身理解以及国家的实际情况三方面答题。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形式结构要求,重要的是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意思。
策问的题目是由国子监祭酒、翰林院院长、丞相以及大将军各预拟一道题目,然后由太后临时选定。
同时殿试也不同以前的朝代,并不是都会录取,排定名次。而是会真的淘汰一部分人,不予取用。
讲究宁缺毋滥。
甚至有一年太后主持的殿试,出现了仅有五十名贡士被选中成为进士。
进士分为三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列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为同进士出身。
三月二十五日,新进士和殿试官员在礼部享受御赐“恩荣宴”,宴后陆续进入封官任用阶段。
自建化十年起,殿试题目逐渐侧重律法方面,包括新律优劣,旧法变革,律法实施等。
及太后临朝称制以来,四次殿试的题目全是关于律法,尤其是《武律》,考了三次。
而乡试和会试之中也强化了律法方面的考核,旨在让全国学士理解律法,遵守法规。
……
太康十二年四月十四日大清早,我就在学馆后院看见三十四名学生背着木匣子,在十几位老师和教谕领着,坐上马车前往庆州城,参加科试。
其中还有左安宁左大哥,在他出发前,我们还私下找他送上祝福,愿他高中。
王教谕和王仑没有去,带着我们书屋的人站在学馆外面目送他们离开。
随后我们就回到学馆中,王教谕也特意让我休息一天,修炼要张弛有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