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七八种不同颜色,但同样飘着香味的肠放在桌子上。 别说姜笙,连汪小松都惊讶了。 他娘只留了一种配方啊。 张香莲细声细气地解释,“我那日忘了放花椒与胡椒后,发现不同的调料对肠的影响很大。” 但只要制作方式不出问题,盐味到了,腊肠其实难吃不到哪里去的。 调料只是决定了风味。 比如姜笙现在夹着的,就是只放胡椒没放花椒与糖的,保留了足够的辛辣感,又带有腊肠特有的咸香,吃起来有点呛人,但吃完了又想再来一口。 还有不放任何椒,但是多放点糖的,晾晒完的腊肠自带一股甜蜜芬芳,和米闷在一起别提有多好吃。 亦或者是花椒胡椒都放,但是不加糖的…… 甚至还有一个加了蒜水与葱姜的,带着蒜味的腊肠,让人吃过一次就再难忘记。 林林总总七八样,落在川蜀人眼里,大概是要气地厥过去。 但在姜笙看来,这都是方子啊,虽然最出挑的只有三样,但谁会嫌弃更多的口味呢。 “姑姑真是太厉害了。”她不忘回头夸赞功臣,“有姑姑在,作坊想不做大做强都难呢。” 张香莲有些羞怯地笑了。 她还是那个她,讲话细声细气,做事细致温柔,但是又好像不一样了,至少面对小姜笙的夸赞,她不再瑟缩,不再畏惧,而是大大方方接下。 一旁的张启全戳了戳刘翠,小声嘀咕,“我记得小姜笙说过,作坊要靠的人是我啊。” 刘翠狠瞪他一眼,顺便掐了下腰间软肉。 张启全老实了。 从四月份到五月份,整整一个月,他都在帮郑如谦买地雇人种豆角。 这期间,他的心一直牵挂在府城作坊。 虽然腊肉的生意被迫停止,但作坊对张启全夫妇,以及张姑姑的意义太重大了。 那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们新人生的起帆点,在种种原因背离故土以后,府城成为了他们的新故乡。 第(1/3)页